沛县论坛

搜索

两位沛县籍军人两次参加阅兵

[复制链接]
新闻速递 发表于 5 天前|来自:中国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这场展示国威军威的盛典中,来自沛县的两位军人——孙学智和朱昊,以挺拔的英姿和铿锵的步伐再次走过长安街,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而同样的骄傲与感动,也在两个普通家庭同时上演。

从青葱学子到受阅精兵 十二载淬炼诠释忠诚

9月4日,在孙学智家中,满桌荣誉证书与军功章熠熠生辉,母亲霍久侠轻抚着儿子孙学智的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位用12年军旅生涯书写忠诚与担当的武警战士,9月3日再次以受阅队员的身份走过长安街,这是他对家国诺言的又一次庄严兑现。

“他上着学突然说要当兵,我说当兵苦得很,他攥着拳头说‘我不怕苦’。”霍久侠向记者回忆起儿子当年决定参军的情景。那时正在读大学的孙学智毅然投笔从戎,全家人从他坚定的眼神中读懂了那份报国之志。

2013年,从报名、体检到最终入伍,孙学智以“一次通过”的优异表现开启了军旅征程。

当得知儿子再次入选阅兵方阵的消息,霍久侠在电话里反复叮嘱:“别怕吃苦,别怕累,全家都是你的后盾!”

阅兵当日,霍久侠早早守在电视机前翘首以盼。尽管2015年已经见证过儿子首次受阅的荣光,但当武警部队方队踏着铿锵步伐走过天安门城楼时,她仍然热泪盈眶。“虽然看不清哪个是俺儿,但这些孩子都是咱中国的好儿郎!感谢部队把俺儿子培养得这么优秀!”霍久侠的话语中满是自豪与感激。

妹妹孙子涵谈起哥哥时,眼中闪烁着光芒:“看到哥哥走过天安门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骄傲。”她动情地说,哥哥的军旅生涯早已成为全家的精神灯塔。“哥哥的坚持和担当深深影响了我。” 孙子涵坦言,“现在面对困难时,我学会了像他一样坚定执着,也更懂得了要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在就读大学的她,时刻以哥哥为榜样,不仅在学业上精益求精,更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能量,让这份深厚的家国情怀在年轻一代中继续传承和发扬。

十二载军旅生涯中,孙学智先后多次荣立三等功,用实际行动证明:穿上军装,就要对得起这身戎装;肩负使命,就要担得起这份重托。从青葱校园到热血军营,他始终以“兵”的姿态践行着“国”的承诺,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军梦想。

霍久侠还记得儿子当年坚定的模样,那双紧攥的拳头和坚毅的目光,如今已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这个普通家庭用无私的支持和理解,诠释着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

从聆听者到受阅者 奔赴一场祖辈的荣光

在大屯街道朱大庄社区,77岁的朱思轩和76岁的李成英夫妻正反复观看九三阅兵分列式直播回放。两位老人紧盯着屏幕,试图在整齐的队列中寻找孙子的身影。

联勤保障部队方队里,31岁军人朱昊英姿飒爽。这已是他第二次在重大阅兵任务中亮相——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时,他就曾光荣接受检阅。

“昊昊又给我们争光了,太自豪了。”说起孙子朱昊,奶奶李成英赞不绝口,“这孩子从小就孝顺懂事、细心善良,知道心疼人。”李成英眼中闪着泪光,她告诉记者,朱昊在学习上从来不用大人操心,作业都是自觉完成,还特别爱看书。在奶奶眼中,孙子不仅是个优秀的军人,更是个孝顺、细心、好学的好孩子。

朱大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思涛对朱昊印象深刻,他回忆道:“这孩子从小品行端正,不仅对家人好,对邻里长辈也很有礼貌,见面总是热情打招呼。”

李成英说,朱昊的曾祖父曾是一名军人。自幼年起,朱昊便常常坐在曾祖父膝边,听着那些被岁月打磨过的从军故事。炮火连天的岁月、战友炽热的呐喊、硝烟中不曾倒下的旗帜……曾祖父话语中那些保家卫国的片段,像一枚枚火种,落在朱昊年少的心里,悄悄燃烧。

于是,“军人”这两个字,不再只是遥远的称呼,而成了一道清晰的光——照进他的梦里,也烙进他的志向中。2012年,朱昊携笔从戎,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接过祖辈的精神钢枪,正式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2024年,朱昊因成绩显著、表现优异,荣立个人三等功,这份荣誉正是他军旅生涯中不懈奋斗、追求卓越的最佳见证。如今,朱昊也和所有受阅官兵一样,正用实际行动续写着强军兴军的新篇章。

两位军人,两次踏上阅兵场,这份荣光早已超越了个人荣誉的范畴。它不仅镌刻着他们军旅生涯的忠诚与担当,更凝聚着家人日复一日的默默支持与无私奉献;它不仅源自这片赋予他们初心与梦想的家乡水土,更离不开部队的千锤百炼和精心栽培。

这份荣光,更属于这个崇尚英雄、致敬奉献,并让每一个奋斗者都能闪耀光芒的新时代。(许亚男 赵涛 尹晶晶 吴庆栋)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