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沛县论坛网友一行20多人来到距城30多公里的沛县栖山镇石楼村东的无名烈士墓,聆听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感悟红色精神。
在石楼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里,年近八旬的孔庆学老人向网友们讲述本村本族的六叔孔宪杰一拳锤毙日本兵的英雄故事。在抗战时期,日本兵将抓来的百姓押解去修徐州到丰县的公路,身材魁梧又会武术的六叔面对穷凶极恶日本兵暴行奋起反击,把一个鬼子从马上拽下来,照着鬼子的头上就是致命一拳,将鬼子打的昏死过去,其它几位兄弟又用红缨枪桶上几枪,另一个鬼子见状急忙逃跑去丰县高楼喊援兵。
孔宪杰在乡亲的掩护下,带着缴获的手枪骑上洋马寻找抗日队伍,后来将手枪和洋马交给了当时的湖西军分区司令员郭影秋。孔老英雄铁拳锤杀日本兵的故事被广为流传。
在被称为沛县屋脊的栖山镇石楼村东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有排列整齐的九座烈士墓园,九位在著名淮海战役牺牲的烈士长眠于此。历经七十多年的风雨沧桑,烈士的坟茔保存的还比较完整。
在当年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中,沛县石楼村作为支前的一个兵站,担负着为前线送军需物资、接收伤员和牺牲烈士的善后工作,有一天晚上前方用太平车(大型牲畜牵引的四轮木车)送来了十几具烈士遗体,乡亲们为烈士们换上衣服,整理遗容后入殓,将烈士埋葬在村南的高坡上。
多年前据当事者介绍,烈士大多是山东人,其中还有一位年轻的连长,坟墓前当时都插有烈士姓名和所在部队番号的木牌,但因风雨侵蚀,木牌朽损,再加相关资料湮灭,人们渐渐遗忘了这些烈士的名字,当时曾也有几具烈士遗体被山东亲属起走,最后剩下了九位烈士一直长眠于此。
论坛网友、栖山小学的任安康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无名烈士墓,每年的清明节都要带领学生在烈士墓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学生讲述无名烈士墓那段不平凡的革命故事,“我不仅是无名烈士墓的守护者,还是革命历史的守护者,守护的是烈士墓,传承的是红色基因。烈士虽然无名,但他们的名字一直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在祭扫活动中,网友神情严肃地为每座坟墓添上新土,并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默哀、鞠躬,寄托哀思,向长眠于此的革命英烈致以深深的哀悼和敬意。
网友“蓝荷66”说,今天的祭扫是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具体体现,这对于我们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