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从湖西农场开始
——八十位徐州老知青寻访青春放飞地 重回“第二故乡”
“当年的知青又来农场啦!”老知青再一次重回湖西农场的消息不胫而走,平时略显清静的农场一下子热闹起来,许多当年知青的房东闻讯早早来到场部门前等候亲人的到来。
五月十七日上午九时许,老知青们一批接一批的陆续到达,他们们迫不及待地探寻当年居住的老房子,与老房东唠家常,那亲热的劲儿,感染着现场每一位人。在倾情交谈里,老知青们获知湖西农场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早已旧貌换新颜今非昔比。
在新近落成的湖西农场记忆博物馆,一件件熟悉的农机具,一张张当年的老照片,一幅幅自己亲手写的日记……让知青们兴奋不已,许多人看到了照片上正值青春年少的自己,感慨万千。时光荏苒,近一个甲子的时光过去,当年的知青小伙现在已是满头银发,当年的知青姐妹也已步履蹒跚,难免让人发出岁月催人老的感叹,但老知青与亲人相聚,回忆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眉宇间依稀可以看出他们如歌的青春年华。
芳华五十八载,知青再回故乡。在湖西农场韩楼社区服务中心召开的座谈会上,老知青代表张元生王兰柱代表参加重回第二故乡活动的知青讲话,他说;“1963年的3月15号和当年11月22号以及1975年7月,先后有300多名知识青年来到微山湖畔的湖西农场插队落户,组建成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农场青年队。几年、十几年的插队生活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使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产生了一个大飞跃,五十八年后的今天我们又来到这里,我大家是来感恩父老乡亲的,他们是我们魂牵梦萦的亲人;湖西农场是一处充满乡愁,承载青春记忆的第二故乡。”
知青们满怀深情地把绣有“领农业新风尚 创美好新未来 展农场新面貌 共圆金色梦想”内容的锦旗赠送到农场领导手中。同时还把“追寻记忆 展望未来”的内容的锦旗赠送给新近落成的湖西农场记忆博物馆。
知青们在农场和工作人同的陪同下,来到韩楼社区游览,一路上,当年的知青们都在努力寻找和记录当年的影子。知青们谈兴甚浓,回忆起当年得到了村民们的无私帮助,那段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艰苦岁月,作为知青和他们的后代永远都不会忘记,只要能走得动,就要常回来看看,把这份感情延续下去。
“来到农场插队是知青岁月的开头,也是我的工龄的开始。我的一生与湖西农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十七年的知青生活是我生命的重要一部分,为此,农场也是人生的青春放飞地,更是名符其实的‘第二个故乡’”。老知青王秀珍说起当年养猪放羊、辛苦劳作经历,激情难掩,如数家珍。
上世纪八十代初期,知青们大多陆续返城,但也有几位知青一直在农场生活到现在,他们虽然已经离开激情燃烧的农场,但与农场和乡亲们中间的联系从未中断,知青和乡亲之间时常也有走动,有的还成为了亲戚。尽管时光无情逝去,却无法改变知青们的“第二故乡”情结。
在参加活动的人员队伍中,有许多是知青夫妇一同前来,也有一家三代的六口之家。知青夫妇程保立、梁正侠夫妇带着女儿程玲、程伟和外孙女高语遥一同来到了农场,在韩楼社区的村民广场上一家人正在兴高采烈地交谈着,程保立说:“农场的巨大变化我们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社区和居民的精神面貌,生活条件,吃住穿着上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和城里一样,尤其是快速通道修道到家门口,真没想到变化这么大,回到这里,完全是回家的感觉。”
女儿程玲说:“今天来到父母亲当年插队落户的农场,感觉到很幸福,很幸福,也感受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从老一辈身上学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湖西农场场长梁清在座谈会上说,在农场全体干部职工场迎接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又迎来了尊敬的老知青朋友,我们感谢老一辈知青为农场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农场的职工和居民一直没有忘记你们,是你们的青春岁月换来了现在的美好生活。时隔半个多世纪,我们一直都盼望当年的知青来看一看他们的第二故乡,感受半个世纪以来农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全体农场人的共同努力下,用不多久,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湖西农场将会迅速崛起,届时欢迎大家再回家看看。
为了做好迎接的徐州老知青重回第二故乡的准备工作,宣传好第二故乡的变化,湖西农场充分的做了准备,他们详细地制订了接待方案,设定好参观路线,安排好会议室,并安排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全程陪同,还请当年与知青同生活,共劳动的老人前来与知青见面、座谈。
|